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,万山区通过重点科室建设、专家驻点帮扶等措施,不断提升基层医疗诊疗技术水平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。
“这就是我们在DSA下显示的动脉瘤位置,非常清晰。”在区人民医院介入手术室,放射科主任鲍丙金熟练操作着DSA(数字减影血管造影)设备,屏幕上患者脑部的血管影像非常清晰。
据悉,DSA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医学成像技术,通过将造影剂注入需要检查的血管中,经过数字化处理后,去除不需要的组织影像,仅保留血管影像。
“相比开颅手术,DSA属于微创手术,创口小,最快一周就可以康复,能有效减少病人痛苦。该项技术的费用也远低于传统手术,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”鲍丙金说。
“我的母亲上周因为昏倒入院,经检查发现是颅内出血,情况很紧急,当日就进行了介入脑血栓塞手术治疗,她现在恢复地蛮好,最快下周就可以出院了。”患者家属饶伟说。
“以前心梗、脑梗等急症患者往往需要转院到上级医院,转诊时间长,还耽误病人病情。如今借助DSA,患者能够在发病后的‘黄金时间’内得到救治,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。”脑病中心主任杨德昌告诉记者,自2024年12月DSA投入使用以来,该技术已成功运用于30余例急危重症患者治疗,其中有三例属于动脉瘤栓塞手术,这不仅填补了区人民医院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,也标志着本地医疗资源的重大升级突破。
姚茂芳是万山镇居民,患糖尿病20年,这期间一直在万山区人民医院随诊,每次往返的交通、诊疗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。
“以前看诊或者买药都得跑到市里去,我年纪又大了,往返一次要几个小时,太不方便了。”姚茂芳叹息道。
2022年以来,万山区人民医院在全区11个乡镇(街道)卫生院(卫生服务中心)开展定点帮扶工作,派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实行坐班帮扶和不定期帮扶,其中万山镇由副主任以上医疗专家带队实行坐班帮扶,在镇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内科门诊和慢病管理门诊,进行常见病及慢性病的诊治、门诊慢特病办理、教学查房、疑难病例讨论、专题讲座等工作。
“万山镇老年人居多,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,我来到这里指导患者的饮食、用药,让患者少跑腿,就医更便捷。”区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万丽丽说。
近年来,万山区人民医院不断在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上做足功夫,除开展的定点帮扶工作外,还在医疗技术、设备升级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革新,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诊疗服务能力,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正不断攀升。
(区融媒体中心 陈佳睿 梁道敏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