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山是贵州工业文明的发源地。秦汉时期,万山就以盛产朱砂、水银而闻名。明朝初期,朝廷在万山设立朱砂场局,开始大规模开采朱砂。因争夺万山朱砂发生的“砂坑之战”,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设立行省。清朝末年,英法水银公司进入万山开采朱砂。新中国成立后,万山率先拉开了现代化工业序幕,建成了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先进的汞矿开采和冶炼基地。现留存的矿洞遗址以及相关的生产设施、矿业社区、开采工艺等工业景观,是目前国内保护规模最大、最为完整的汞工业遗址。万山以朱砂宝石制作的“万宝山”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,一直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。万山采获的“朱砂王”,是我国采矿史上最大的辰砂晶体,现收藏于北京地质博物馆,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一套矿物邮票中辰砂的原型。三千多年的朱砂开采史,积累了厚重悠远的工业文明,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万山是新中国建设史上艰苦创业的缩影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对汞矿进行了大规模建设,万山成为全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。特别是1958年至1962年,在我国经济最为艰难的时期,万山干部职工坚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,以“八小时内拼命干,八小时外作贡献”的精神,创造了连续5年汞产量世界第一的奇迹,创下了占全国同期总量15.62%的外汇储备,承担起我国对苏还债的半数款项,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“爱国汞”。从1950年到2000年,万山汞矿建设发展历程,展现的是一部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创业史,彰显的是心系国家、服务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。
万山是投资兴业的首选地。万山是贵州东大门,是贵州对东开放的桥头堡。毗邻铜仁凤凰机场、湖南芷江机场,沪昆高铁、湘黔铁路、株六复线、渝怀复线环绕四周,铜玉城际高铁和沪昆、杭瑞、铜大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与周边大中城市形成1小时航空圈、2小时高铁圈、3小时高速公路圈。万山是贵州省唯一一个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型政策扶持的城市,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两次出台专项支持文件。万山初步探明的矿种有汞、钾、锰等20多种,其中钾矿石远景储量50亿吨。万山区位优越、政策叠加、资源富集,是一座开放包容、求实创新的城市,是投资兴业的热土。